提升健康素养水平 助力健康贵州建设——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侧记
“痛风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预防痛风,就要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控体重、多饮水……”6月17日,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姚血明在省农科院宣讲中医药健康知识时反复提到要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患者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长,作为一名临床医务工作者,承担起健康科普宣传的责任,主动走进人群中,传播健康知识,预防疾病发生,恰好符合《黄帝内经》中‘不治已病治未病’医学思想。”姚血明说。
6月17日,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中药 护佑健康”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走进省农科院。
当天,活动分为中医知识宣讲和义诊两个环节,来自该院代谢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肝胆胰脾外科、内科、针灸科、妇科、超声科、治未病中心等科室的11名中医医护专家走出诊室,主动走进干部职工中送健康知识,开展现场义诊主动送健康检查,进行心肺复苏术讲演、颈椎操及太极拳演示,让省农科院的广大干部职工实实在在地感受、体验中医药文化,学习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引导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义诊现场,中医特色治疗技术——火龙罐是此次活动的“香饽饽”。
“医生,我的肩颈这块有点痛,请您帮我看看。”
“应该是肩周炎,我先给您做个火龙罐试试。”经过针灸科护士唐念十几分钟的火龙罐治疗,省农科院职工医院的工作人员朱敏感觉肩颈放松了很多。
“医生,我的颈椎也经常痛,睡眠也不好,我也想做个火龙罐试试。”一旁的陈女士看到火龙罐产生的神奇效果,也赶忙表示自己的意愿。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积累了丰富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通过开展宣讲活动,不仅能弘扬中医药文化,还能传递健康知识,提升群众对当下常见慢性病及常见病的认识,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有利于促进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贵中医大二附院党委书记张敬杰表示,希望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宣讲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等,宣讲系列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养生理念和急救知识,主动培养群众做中医健康知识传播者、健康生活践行者,提升群众中医药文化素养,共同推动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
“养生贵在守一,守一须先知己;闻香而后食,细嚼而慢咽;小劳以畅元,呼吸吐纳以养真……”宣讲现场,贵中医大二附院妇科主治医师刘小古引经据典,为现场干部职工讲了一堂内容丰富而生动的中医养生文化课。
“这个活动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听这么多中医专家讲解中医药健康知识,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认识到平时保养身体的重要性,尤其是现场学习了颈椎操,对我这种经常伏案工作的人,好处太多了。”省农科院工作人员班微感慨。
在健康贵州17项专项行动中,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排在第一位。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健康科普工作的主阵地,医务人员是主力军。贵中医大二附院干部保健办负责人王叶认为,健康科普对于群众未病先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宣讲中医药文化知识和技术,恰恰也是在强化未病先防的理念,对于提升群众健康素养也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医院正在进行线上线下的健康科普宣讲,希望帮助大家了解更多健康知识,更好地预防疾病。”王叶说。
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贵州省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计划(2021-2030年)》中提出,要“实施居民健康素养提高专项行动”,其中包括扎实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进乡村、进医院、进学校、进机关、进家庭、进媒体活动,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宣传推行公民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到2025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7%。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30%以上。
为助力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021年10月,贵中医大二附院“中医中药 护佑健康”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正式启动,此次走进省农科院宣讲活动已是该院开展的第14期,此前已经在省工信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工商银行贵阳分行、贵阳市实验二中展开宣讲,均取得一致好评。同时,贵中医大二附院党委高度重视宣讲活动,在活动前期完成了多项筹备工作,专门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宣讲团,并根据每个单位不同的职业特点派遣不同专家进行宣讲和义诊,切实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下一步,我们医院将以每个月两期的计划开展全年宣讲,走进机关、走进企业、走进军营、走进校园,以宣讲与体验相结合的方式科普中医药文化,将中医药健康知识融入于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需求之中,切实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增强群众中医药文化自信,助力健康贵州建设。”张敬杰说。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